ENGLISH

管理悟道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学习吗?

AMT观点
2017-06-14 10:41:45

1、当前时代学习的特点
这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信息非常之多,但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每个人看似都知道很多,但往往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息的高度概念化和标题化,导致无法往下深挖其内容,所以现在的知识结构变得超薄,这对我们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真正好的素质是T型结构”,T字型的横向是知识面,纵向是知识深度,即知识面既要足够宽,在专业领域也要足够深,这种T型结构无疑是比较好的。但现在“T”型结构中的一竖越来越短,一横却普遍都比较宽,我们对娱乐、音乐、体育、文学、美食、地理、哲学、历史等等各方面都懂一点,但每一方面又都算不上精通。知识碎片化使每个人面临着一个困惑,即我们应如何把碎片化的知识粘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除了信息超载和知识的碎片化,当代学习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知识的惰性化。所谓惰性就是未激活的状态,比如几个月前看了一篇文章,今天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大脑却调动不出来,或只知道一个标题而不知道其中的逻辑结构,这样不能活学活用的知识就是死知识,惰性化的知识。相反,如果随时可以将其调动出来,就说明这些知识处在被激活的活性状态。 


现在我们看似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但实际都是些死知识,是不能连成片的碎片知识,通俗点来说这些并不是某个人的知识,而是存在于百科全书里的知识,是百度里的知识,未来真正与我们能力发生关系的则是那些沉淀下来的可以活学活用的知识。 


的确,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但学习却变得比以前更难了,原来的学习可以很专注、深入,但现在却非常表面化,浅尝辄止。不可否认,现在是一个只有少数人在进步而大多数人在沉沦的时代,但我们绝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努力成为有定力的、在进步的少数人中的一个。


2、何为学习?
有人说“搜索即是学习”,百度、谷歌等网络工具的出现让学习方便了很多,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如同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一般,任何问题只需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基本都能获得解答,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同时,事物都具有一体两面的特征,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压力,因为这些知识即使再多也都不属于我们自身,而是存在于网络里。没有百度地图之前,我们的记路能力都很强,可现在由于过分依赖这些工具,大脑的记忆力都下降了许多。人的大脑是要不断训练的,老年痴呆就是基本不用脑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用大脑,勤于思考,不思考就会落后。


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我经常在找不出问题的答案时求助于老祖宗的智慧,古人会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道理,而道理往往就存在于文字中,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所有的文字都寓意着一个故事或一个深刻的哲理。  


曾经一直在思考儒学和佛学到底有什么区别,后来在文字中找到了答案,“儒”从人从需,人有需要,有欲望,就是入世;“佛”从人从弗,“弗”就是不,没有欲望,就是出世,由此可见中国的书文解字非常有意思。 


再看“学习”,繁体字书写为“學習”,“學”从臼从爻从冖从子,“臼”代表蒙昧无知而又开始求知的状态,“爻”代表组合、切磋、交流,“冖”代表房子即学习的场所,“子”代表小孩、学生。这告诉我们“學”是在一种蒙昧无知人生伊始的状态中切磋交流,交换信息。“習”从字形来看,上边是个“羽”字,表示鸟的翅膀,下边是个“日”字,表示太阳,合起来就是表示“鸟在阳光下锻炼飞翔”的意思,就是实践,它是一个会意字。所以古文化中,学和习是分开的,学代表学习理论的、逻辑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从而掌握某种技能叫习,学习就是通过切磋交换信息、不断实践使一个人真正掌握知识。 


真正的学习就如《论语》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不学习也没有用,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中庸》里还有句话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同样强调了思跟行,对学习的思考与实践均相当重视。当下我们常常粗浅的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学习而忽视其中实践的部分,显然是太狭隘了。


3、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现在企业越来越强调扁平化即去中层化,因为中层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都处于比较危险的位置,甚至有时会被理解为一个交流信息、上传下达、不创造价值的岗位,那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学习找到自身的定位,避免被扁平化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呢?


我认为避免被扁平化,核心在于两个字——价值。到底什么是价值?一是要提高专业能力,二是要能解决问题。专业能力就是效率更高、资源更省地把事情办好的能力,不专业就会走弯路、浪费资源、降低效率,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专业能力,更加高效的工作,提升自己的价值。而所谓解决问题,就是办法要比别人多,敢于拍板和决策,前者叫创新,后者叫判断力或魄力,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要有解决方法,可以没有最优方案但一定要有次优方案,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答案交给别人,要养成自己主动寻求答案的习惯,将出主意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训练自己,倒逼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何实现有效的学习? 
学习有效须做到三点,“知止”、“知不足”、“知视野”。


让自己静下来,即“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又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有虑,虑而后能得”,所以知止很关键,要抛开一切烦恼静得下来。就像一杯浑水,只有在静下来时才能够沉淀,才能将泥与清水分开,于我们而言也只有学会知止才能知晓我们的内心是什么。反之,没有知止的心态就学不进去知识,说读书很难也正在于难以静下来,选择读书首先应是读大部头书,其次是阅读杂志,再次是品读文章,最后是粗看标题,但若想真正提高能力则必须让自己静下来去读大部头书籍。因为一本大部头书的最终成型需要作者的全局思考和编辑的精心整理,写作过程的本身就是作者逻辑的体现,所以每看一本书就是对大脑的一次有益锻炼。经过这样的很多次训练后,大脑就会渐渐形成逻辑感,从而内化到自己潜意识的认知中,在需要的时候便可以自然而然运用出来。 


让自己空下来,即“知不足”,真正能够做到这点很难,但我们一定要抱着空杯心态去学习,空下来才能剩放新的东西。


让自己站起来,“知视野”(即目标)。我们内心既要有点欲望和渴望,也要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不足,清楚目标和追求。


 学习和知识从来都不是用于炫耀的,是要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形成自己的素养和修养。对于未知的知识我们绝不能不懂装懂,也不能浅尝辄止,对于学到的知识一定要活学活用,固化下来形成自己的东西。 


5、互联网时代对我们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第一个能力是联结能力,学习的本质就是联结与建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学与不学它都在那里,如果知识联结不起来说明思维方式存在问题,没有建立逻辑化的思考方式,学再多也是乱的,甚至学的越多就越乱,所以首先我们应具备联结的能力,要能融会贯通。 


 二是适应能力,这不是适应新环境、新组织的能力,而是指适应时代的能力,通过提高适应时代的能力来提高我们终身就业的能力,延长学习的寿命。 


三是创造力,这同时也意味着要具备否定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四是建构能力,不仅要具备打破旧时代的能力,还需有建设新时代的能力,解构是一种深入思考的思维方法,建构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6、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或优秀的人一定有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具备好的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上,人与人之间具有先天性的差异,但它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提升。沟通就是一个了解他人思维方式的过程,但沟通看不到他人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学习习惯是在平时行为中体现的,价值观是内心选择出来的。概括三者间的关系就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背后是价值观,而价值观通俗来说就是对事物重要性排序的选择,可见价值观

上一篇:精彩撷英:产业互联网创新领袖计划 ∣ 建设产业互联网的支撑平台
下一篇:三诺生物:中国血糖仪专家的流程化提升
联系我们
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