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冯耕中:产业创新中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风险及对策

AMT观点
2018-08-08 17:24:22


近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指导“2018产业互联网峰会暨产业生态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杨浦成功召开。杨浦正式启动产业互联网集聚区建设,将打造一个包含万亿产业互联网平台交易量、万亿供应链金融结算的万亿产业互联网集聚区,吸引产业互联网平台型独角兽企业在区域内集聚。西安交大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冯耕中教授围绕产业创新中供应链金融发展、风险与对策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以下是现场精彩观点整理。

冯耕中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我主要想从这几个方面做分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分析,典型风险事件分析,风险因素与类型,以及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了很多新问题、新挑战,那么中国经济到底往哪儿走?其发展路径又是什么?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在产业互联网的大潮背后,互联网+金融+X是其核心。互联网和金融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发展的两大工具,互联网对应的是信息流,诠释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和思维模式(如长尾、众包、免费等),金融不仅体现在支付结算方面,而且还应用于资金融通,通过资金的流通引导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分析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它是依托于互联网络信息平台,基于供应链内部交易关系,面向企业与消费者开展的融资服务,包括面向产业应用的供应链金融与面向消费领域的互联网金融。

我们在2015中国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做了一个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分析报告。我们把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按照支付方式、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来梳理,在支付方式方面,有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这样一些业态,在信息处理方面,有互联网信息中介、金融业务信息化这样的发展模式,在资源配置方面,有P2P、众筹、电商平台金融、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大的发展领域,目前发展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一方面,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发展比较稳健。有关资料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及应收账款均同比增长15%,供应链金融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年均增速20%~30%2020年将达20万亿;国际银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2020年不低于10%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规范中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4.4万亿元,增长904.0%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指数”20163月达430.3,是20141月的4.3倍;网贷行业“1+3”监管体系*建立,20186月网络贷款行业的成交量为1757.23亿元,环比下降3.80%

从供应链金融业务本身来讲,它改变了企业融资的结构。在传统上银行与企业的融资关系是以考虑借款企业自身的情况为主,采用的是不动产抵押贷款方式或第三方担保方式。银行对风险的评判,主要是把单个企业作为主体,关注的也是静态的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往往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比较低,财务指标难以符合评判标准,可抵押资产少,因此很难从银行融资。而供应链金融更多的是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并将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为产业链风险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供应链特别是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企业的融资结果会产生重大影响;抵押物常常采用动产(存货等)、权利(票据)或者是应收帐款等多种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拓宽了融资对象,它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因此,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平台是供应链金融开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产业创新中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为:“1+N“模式仍然是主流模式,供应链金融结合产业特点在深耕。比如,很多企业通过自建或第三方融资平台,实现业务模式虚拟化:电子订单融资、电子仓单质押,票据融资等;也有些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整合多种供应金融业务模式:如海融易;还有些企业结合产业特点,设计特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如钢铁、机械、农业、医药等。

在产业创新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为海量数据支撑电商金融,P2P填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比如,大型电商利用行业海量数据,针对体系内外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我的钢铁网,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供应链金融;P2P投融资回归理性,填补10%15%融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余家P2P平台通过与核心企业、保理小贷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特别在最近几年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互联网+金融的业态融合趋势充分显现。面向产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和面向消费领域的互联网金融,这两种业态融合程度更加紧密。我们明显看到,参与主体、业务模式、产品种类多样化;产品创新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典型风险事件分析

过去20年里,互联网+金融领域累计出现了不少的风险事件。

第一,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这方面的事件报道比较少,但典型事件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波及面广,社会负面影响程度巨大。比如,2012年上海钢贸诈骗事件,20146月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20147月淮矿物流百亿资金黑洞事件等。

第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事件报道非常多一方面,风险事件频发,社会影响恶劣。P2P仍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灾区,截止20186月,全国累计年全国共有950家问题平台,涉及贷款余额417.5亿,投资人69.9万人;广东省累计问题平台数最多,达715家,东南沿海地区较为集中;合规性风险是P2P平台主要问题,e租宝事件造成恶劣影响。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P2P行业风险短期内上升。政府态度逐渐转变,互联网监管趋严:互联网金融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比如2014年“健康发展2015年“异军突起”、2016年“规范发展”、2017年“警惕风险”,2018年“健全监管等。“1+3”监管体系下,未来仍将有大量P2P平台倒闭:截止20186月违约平台涉及融资比例上升;仅在61日至713日间,全国共有108P2P平台爆雷。

接下来,有这样几个重大事件,值得跟大家分享。

例如上海钢贸事件,企业资金链断裂以及企业老总的逃跑而引发的钢贸市场的失衡,实际上很快波及到上海地区整个钢贸圈,涉及几万家企业,并很快蔓延到江浙整个大区域,导致很多企业倒闭。在当时,由于事件的发生,银行机构采取措施,实际上限制了对钢铁行业的贷款。该事件给大家敲响了警钟,需要谨防系统性风险。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核心有三个方面:(1)产能过剩造成市场环境变化、成为风险诱因;(2)无抵押物的联保机制使风险范围扩大;(3)违规、违法操作(重复质押、虚假质押)使风险成为必然。该事件使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创新饱受质疑、进入发展的低谷。

再例如泛亚事件、“e租宝事件”,都是近年来影响巨大的事件,引发了很大的社会矛盾。

通过以上典型事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它们采取互联网+运作平台+金融服务的运作当中,企业不合理运作如涉嫌操纵市场、暗箱操作等为风险埋下祸根,而外界市场环境变化如商品价格涨跌等促使事件显性发生。在事件的法律定性上,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按照非法集资罪进行了论处。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总体上分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两大类:法律性风险和管理性风险。

法律性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运作主体(平台)或借款方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而违约、触犯法律红线所引起的风险。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诈骗、违规担保和虚假宣传等。

管理性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市场变化或企业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缺陷而在运作主体运营层面所引起的风险。主要涉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流动性风险。

对于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首先,在政府层面,重点是要防范法律性风险:

其一,应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根据实际业务创新活动,具体化司法和政策解释,采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刑事相结合的手段强化管理;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以及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规范互联网+金融营销与广告管理制度。其二,应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防范系统性风险。广泛采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加快建立集动态监测、风险预警、信用信息共享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发挥第三方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提高民众风险与监督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大群众、媒体)参与监督,建立举报平台,加强举报人法律保护。 

其次,在运作主体层面,重点是加强管理性风险防范:

其一,应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有关制度、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排查,防范操作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建立合理的业务管理机制,保障资金流动性,防范流动性风险;健全信息公开与公示制度,防范信用风险。

其二,应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策略。重视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数据质量管理,不断探索新型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核心竞争力,防范市场风险。

上一篇:精彩撷英:产业互联网创新领袖计划 ∣ 建设产业互联网的支撑平台
下一篇:三诺生物:中国血糖仪专家的流程化提升
联系我们
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