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碳实践|企业组织碳排放源识别方法、案例分析,及注意事项

AMT观点
2024-03-25 09:12:41

上一章中讲到“界、源、算、质、查”五步法实现企业组织碳的完整核算流程,本章将针对其中的”- “识别排放源这一步骤来展开,主要分析其识别方法、实操案例,并列举注意事项。

企业识别碳排放源是指在组织边界内找到产生碳排放的设施,并按照运营边界的分类模式进行分类和记录的过程。排放源的识别需要工作人员兼备理论知识及现场摸索经验,在熟悉企业排放源类别的基础上开展工作,避免现场排查时遗漏排放源的现象发生。

 

一、如何识别排放源

排放源的识别具体包含四大步骤:获取重点用能设备清单、交流工艺流程、巡场、以及列清单。

Step 1: 获取重点用能设备清单

到现场后,第一步要获取重点用能设备清单。因为绝大部分碳排放都来自能源的消耗,所以有了这个清单基本上就能识别大部分排放源,如锅炉、窑炉、大型电机等一定都在这个清单上。

稍具规模的企业,一般都有重点用能设备清单。如果没有,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来确定重点用能设备。最简单且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问,如询问企业有没有使用煤炭、石油铜品和天然气,是否外购蒸汽或热水,这些能源分别用在哪些设备上根据企业技术人员的回答,基本能识别出能源使用的排放源。

Step 2: 交流工艺流程

第二步要跟技术人员交流企业的主要工艺流程,以及确认每个流程涉及的化学反应过程。如果有工艺流程图,那么最好让技术人员按照工艺流程图来讲解一遍。

Step 3: 巡场

所谓巡场,是指去现场挨个确认排放源,顺便识别在前期交流过程中遗漏的排放源。

巡场主要有两种模式:

1) 按照工艺流程顺序巡场——针对工艺流程复杂的工厂

2) 按照工厂建筑布局巡场——针对工艺流程不那么复杂的工厂

涉及工艺流程的部分,走到每道工序处,都需要现场查看该工序的物料清单,观察用了什么原料、产出了什么产品,以及看看里面是否包含碳材料。同时,了解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温室气体产生或者泄露,如果有,那么这道工序就是排放源之一。

Step 4: 列清单

识别完排放源后,需要依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GHG)中要求的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纳,具体分类方式在《碳实践|基于“界、源、算、质、查”五步法,实现企业组织碳核算》这篇文章中提到过。同时也要依照ISO14064:2018标准中要求的类别1-6进行排放源的分类并列清单,为之后的碳排放量计算做准备。

(图1:ISO14064:2018温室气体清册分类)

 

二、某光伏企业识别排放源实操案例 

01案例背景

某光伏生产制造企业,拥有从硅片、电池到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太阳能产品制造能力。对该企业进行组织层面碳核算时,需要先从法人边界、工艺流程等主要维度对其进行排放源的识别排摸。

02法人边界内排放源的整体识别

该光伏生产制造企业的法人边界内包含拉晶、切片、电池、组件四道核心生产制造工序,以及车辆、食堂、宿舍等企业日常运营部分。

 生产制造:

从生产制造的角度出发,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各工艺主要设备列表总结出:拉晶厂区主要设备有拉晶炉;切片厂区主要设备有切片机;电池厂区主要设备有制绒设备、碱抛设备等;组件厂区主要设备有串焊机、层压机、剪裁机等。

以上设备定义为主要排放设施/活动设施。由于这些设备的使用都应用电力,因此该设备所对应的排放源均为外购能源,属于范围二、类别2排放形式,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均为CO2

运营:

另外从辅助生产及日常运营的角度来说,通常涵盖厂内运输车辆、食堂、宿舍等产生碳排的主体。以下列举几种示例:

① 厂内运输车辆:一般包括叉车、货车等,每类车型又分为汽油、柴油、用电等使用燃料形式。例如电动叉车作为其中一种排放设施,其排放源则为外购能源,归属于范围二、类别2,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为CO2;而对于柴油货车来说,其排放源则为运输燃料,归属于范围一、类别1,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为CO2N2OCH4

② 食堂:食堂作为法人边界内排放设施,对应排放源为固定燃烧,归属于范围一、类别1,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为CH4

③ 员工宿舍:化粪池作为宿舍区域内排放设施,其对应排放源为废水处理、属于范围一、类别1,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为CH4

03工艺流程中的排放源识别

(图2:某光伏生产制造企业拉晶工艺流程图)

以拉晶工艺为例,识别相关排放源:

原材料:硅料、氩气等原料

a) 范畴别:范围3间接排放

b) 类别:类别4

c) 排放源:获取材料

d) 活动设施:制程中使用多晶硅、制程中使用氩气

e) 可能产生的温室气体种类:CO2

 设备:拉晶炉等耗电加热设备

a) 范畴别:范围2间接排放

b) 类别:类别2

c) 排放源:外购能源

d) 活动设施:拉晶炉

e) 可能产生的温室气体种类:CO2

04排放源清单

从企业的法人边界、生产工序等维度将相关排放源识别后,需按照GHG以及ISO14064标准要求进行排放源清单编制。以下为该光伏生产制造企业排放源清单编制参考示例:

(图3:某光伏生产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源鉴定表-节选)

清单编写注意事项:

 对应活动/设施、排放源、范畴别、类别、以及可能产生的温室气体种类为排放源编制的必要填报项。(注:排放设施属于某一地理边界、组织边界或生产过程中的,移动的或固定的一个装置、一组装置或生产过程。)

 排放源型式可以作为选填项,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排放源型式分类要求,例如台湾地区在温室气体盘查指引中建议,范围一及范围三的排放源都应按照固定燃烧源(E)、制程燃烧源(P)、移动燃烧源(T)、逸散排放源(F)进行再分类。而其他区域政策则建议仅需将范围一的排放源按照“E/P/T/F”进行再分类即可。以下规则节选自台湾地区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量盘查指引文件:

(图4:各排放形式与范畴别对应关系资料来源:台湾环保署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登录作业指引)

在排放源排摸识别的过程中会有遗漏的可能性,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易忽略的排放源:

(图5:常见的容易忽略的排放源)

 

三、排放源识别实操Tips

l  识别排放源的时候应同步考虑数据收集的颗粒度,例如某企业法人边界内有多个生产区域,但用电量是统一计量的,难以拆分,则在编制排放源清单的时候就应考虑将该排放源进行细分,以便后续活动数据的填报。

l  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当数据难以收集且排放占比较小时,该排放源则可忽略。



上一篇:全过程管理为企业数字化落地保驾护航
下一篇:《流程思维》
联系我们
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